香港工聯(lián)會研究報告建議: 應年推3.9萬公營房屋

2011-07-05 10: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jù)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復建居屋在社會上要求愈趨殷切,工聯(lián)會4日發(fā)表研究報告建議,特區(qū)政府應每年維持供應大約4500至6000個居屋單位,以及3.3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實行“公屋為主、居屋為副、私樓作補充”的多層房屋政策。

  工聯(lián)會研究報告認為,復建居屋的供應量,若要達到既能協(xié)助市民置業(yè)的目標,而又不拖累樓市,興建量應維持在私樓落成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以2001至2010年的十年私樓落成量平均值計算,即每年應供應4500至6000個居屋單位。

  工聯(lián)會認為,居屋應由房屋委員會主導,采用私人參建模式發(fā)展,為免居屋樓價隨市場波動超出基層市民負擔能力,單位定價應擺脫過往與市值掛鉤的做法,改為另訂新的定價機制。白表申請資格應調高入息上限3萬元及資產上限70萬元,綠、白表配額比例由8比2改為6比4。鄭耀棠說,居屋是公營房屋資源,居屋業(yè)主若要轉售便只能賣給房委會,房委會回購后須盡快轉售予合資格人士。

  公屋方面,工聯(lián)會理事長吳秋北說,公屋輪候冊現(xiàn)有逾15萬人等候上樓,房屋委員會雖承諾平均輪候3年可上樓,但事實上申請人大多要輪候4年。工聯(lián)會促請港府將輪候時間縮短為2年,加上要求增加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單位配額,公屋興建量需增加1.2倍,即由現(xiàn)時每年1.5萬個,增至約3.3萬個,重返2001年度前的水平。公屋清拆后地皮應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不應撥予賣地興建私樓豪宅。

  工聯(lián)會還建議港府研究限制非港人置業(yè),以助平抑私人樓市;提供租金津貼,例如向合資格輪候公屋的市民,提供“公屋輪候租金津貼”,資助金額是實際所付月租的五成,并設定資助額上限,協(xié)助正在輪候公屋但未上樓的市民紓緩租金壓力。

  工聯(lián)會一年前展開公共房屋政策研究,透過區(qū)議員在地區(qū)進行咨詢,并舉辦多場研討會收集數(shù)據(jù)后,昨日公布研究建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tài)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北碚区| 河源市| 平陆县| 桃园市| 镇巴县| 林周县| 建昌县| 临汾市| 青冈县| 曲阜市| 独山县| 鄄城县| 河间市| 威远县| 赞皇县| 资溪县| 鹤壁市| 改则县| 苗栗县| 台中县| 宜良县| 类乌齐县| 乳山市| 琼结县| 疏附县| 高台县| 和平县| 驻马店市| 方正县| 玉林市| 寿阳县| 芮城县| 克东县| 原平市| 瓦房店市| 嘉兴市| 辛集市| 东海县| 清流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