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兩岸媒體尋根中原——姓氏文化牽起兩岸血脈親情

2019-04-18 09:05:00
來源:人民日報(bào)海外版
字號

  以“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xiāng)愁”為主題的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lián)合采訪活動近日在河南落下帷幕。此次活動由河南省臺辦主辦,從4月6日至12日,共吸引了海峽兩岸20余家媒體參與;顒又攸c(diǎn)選取陳姓、蔡姓、曾姓、黃姓等姓氏進(jìn)行采訪挖掘,通過對兩岸同宗同根的追尋,拉近豫臺同胞之間的距離。

  原來姓氏根源在這

  河南周口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軍法向兩岸媒體介紹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他表示,河南是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也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在當(dāng)今中國常見的100個大姓中,源于河南或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就有73個。

  近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絡(luò)繹不絕。河南充分發(fā)揮姓氏文化資源優(yōu)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推動豫臺兩地交流合作。

  4月11日,兩岸媒體走訪了陳胡公陵園、陳姓文化館,探尋陳姓遷移臺灣和臺灣陳氏宗親尋根祭祖的故事。目前,臺灣有陳姓近200多萬人,是陳姓比例最多的省份之一,號稱“陳林半天下”!叭瞬荒芡!”來自臺灣旺報(bào)的陳君碩表示,拿陳姓來說,往近追溯是在福建,往遠(yuǎn)追溯就在河南。

  “我要拜拜蔡姓祖先。”在參訪上蔡縣蔡叔度公陵園和蔡仲陵園時(shí),臺灣導(dǎo)報(bào)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顯得尤為激動,她虔誠拈香,向蔡氏始祖一一鞠躬敬拜。

  感受悠久歷史文化

  4月8日,兩岸媒體走進(jìn)南陽,來到方城縣參訪古繒國遺址和中華曾姓祖根地,并參觀中華古繒國博物館和南陽武侯祠、醫(yī)圣祠、烙畫廠,大家邊拍照、邊采訪,感受南陽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

  在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單位——南陽烙畫廠的車間內(nèi),大家紛紛拿起烙畫筆在木板上畫出山川、河流、樹木,并寫上“兩岸一家親”的字樣。蔡淑娟表示:“這種走進(jìn)來的文化交流是蠻好的,而且我覺得文化是很好的平臺,大家對文化都會感興趣并且沒有距離感。”

  4月11日,采訪團(tuán)來到淮陽縣太昊陵伏羲文化館。因其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廟,故稱“天下第一陵”。太昊陵近年來也見證著眾多兩岸交流往事。臺灣冠騰傳媒新聞網(wǎng)社長卓金鎊表示,來之前我對伏羲文化只是有所了解,這次來到淮陽,站在太昊陵前,才知道這邊的文化底蘊(yùn)太深厚了。

  隨著采訪的持續(xù)深入,有心的臺灣媒體人不斷驚喜地發(fā)現(xiàn),豫臺在歷史文化上的連結(jié)非常多,比如,世界上最高的佛像——魯山縣中原大佛與臺灣佛光山頗有淵源,上蔡縣“蔡明園”由臺灣明乘法師捐建,現(xiàn)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叔單鼎”出土于潢川縣黃國故城……

  拉近豫臺同胞距離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在長達(dá)一周的中原之行中,兩岸媒體分別前往平頂山市魯山縣、南陽市方城縣、信陽市潢川縣、駐馬店市上蔡縣、周口市淮陽縣,追根溯源是大家共有的經(jīng)歷,“不虛此行”是彼此相同的感觸。

  臺灣指傳媒社長游勝鈞表示,這次尋根就像回到自己祖先的居住地,將把此行所見所聞傳遞給臺灣民眾。他說,未來還應(yīng)該讓更多臺灣年輕人來參訪,讓他們知道根在哪里。

  兩岸一家親,姓氏文化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把兩岸的親情給串起來了。作為本次活動主辦方代表,河南省臺辦宣傳處處長劉雋在受訪時(shí)表示,組織“姓氏尋根”聯(lián)合采訪活動,就是更好地通過姓氏文化把豫臺之間的文化進(jìn)行連接,“讓更多的臺灣同胞了解你來自于哪兒,祖宗在哪兒,更好地推動豫臺之間的文化交流、人文交流,拉近兩岸之間心靈的距離。”

[責(zé)任編輯:王莉婷]
文登市| 名山县| 陵川县| 丰原市| 遂平县| 进贤县| 宁国市| 梅河口市| 阳东县| 德安县| 焦作市| 武威市| 富平县| 武山县| 沅陵县| 洞口县| 南汇区| 陈巴尔虎旗| 中阳县| 长丰县| 华宁县| 蚌埠市| 太仆寺旗| 乐山市| 赤城县| 始兴县| 雅江县| 田东县| 阳新县| 凉城县| 额敏县| 陇川县| 铜梁县| 德江县| 彰武县| 保靖县| 云龙县| 儋州市| 肃南|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