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該如何看待古玩交易行規(guī)

2017年04月13日 09:04:00  來源:正義網(wǎng)
字號:    

  古玩交易中存在兩個眾所周知的極端。一是賣家賣漏賣低。價值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珍稀古玩,因不識貨當成一般物品甚至是破舊物品三文不值二文出售的,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用古玩界的行話來說,賣家就是“賣漏”了,買家就是“撿漏”了。二是買家買假買貴。珍稀古玩,自然是好東西,大家都很喜歡。既然是珍稀,也就是很少的,價值也就很高,在利益驅(qū)動下,贗品便層出不窮;ù髢r錢買到的只是贗品,在古玩界非常普遍,用古玩界的行話來說,買家即為“打眼”了。正因為古玩真假難辨,價格無譜,利益與風險并存,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古玩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平衡玩家之間的權(quán)益,在長期演變中,形成了一些行規(guī),其中以“不保真”最具代表性!安槐U妗笔侵,買家憑其判斷購買古玩后,便不可再以買假或買錯為由而要求賣方退貨。

  有觀點認為,古玩的稀缺性決定了古玩市場的真品數(shù)量少之又少,這就意味著,出現(xiàn)在古玩市場的絕大多數(shù)藏品都是贗品。因商人的本性使然,無理由期待賣家自爆真?zhèn)。故在古玩交易?賣家作出不真實陳述在行內(nèi)人看來也屬合理,只要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的買家都不應(yīng)期待賣家所言均屬實。古玩交易具有賭博性質(zhì),既然購買者自己判定其具有收藏價值,那么買到假貨自然就要“愿賭服輸”。因此,除非賣方通過故意虛構(gòu)、編造有關(guān)古玩事實之方式,誘使買方陷入錯誤認識并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否則,不應(yīng)將古玩行的虛夸行為絕對地界定為欺詐,而需在綜合考量交易習慣后再下定論。本案中,法院沒有認定賣家存在欺詐行為,正是基于古玩交易的特殊性。

  然而,“不保真”行規(guī),因其內(nèi)容與現(xiàn)行法律存在可能的沖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zhì)疑。古玩交易,本質(zhì)仍是一種買賣行為,仍要受到相關(guān)法律約束。在買賣過程中,如果經(jīng)營者提供虛假、不誠實的陳述、允諾,導(dǎo)致買受人陷入錯誤認識,購買了假貨,受到經(jīng)濟損失,購買人就有索賠的權(quán)利。古玩交易也不應(yīng)例外。古玩交易行規(guī)的適用應(yīng)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雙方當事人地位平等,在交易過程中,不得有欺詐、脅迫、虛假陳述、利用優(yōu)勢地位誤導(dǎo)等情況;其次是在交易過程中,如賣方就交易物品或交易相關(guān)的信息有明示或保證,則其應(yīng)受到約束。本案中,對于30余件字畫,雙方議價僅在45萬元,從古字畫的行情來看,交易的總價款與市場行情完全不能對應(yīng),顯著不成比例;從交易字畫的出處來看,賣家又不能準確說出來源。此種情形下,非但在結(jié)果上顯失實體公平,且自交易之始即無程序公平可言,如仍要求買受人堅守“真假自負”“買假不退”的交易習慣,則有悖于我國民法和民事生活中的誠實信用、公平正義與善良風俗。

  法院根據(jù)買賣雙方應(yīng)持的謹慎態(tài)度,對交易價格進行了變更,判決買方已付貨款不能要回,未付余款無需再付?梢哉f,法院的判決既尊重了古玩交易行規(guī),又遵照了現(xiàn)代法律法規(guī)。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梓潼县| 满城县| 卢龙县| 赫章县| 岳阳市| 金寨县| 海淀区| 南涧| 耒阳市| 新昌县| 利辛县| 永春县| 东丰县| 广安市| 长顺县| 渭源县| 汕头市| 金塔县| 昌都县| 当涂县| 沈阳市| 台北县| 香格里拉县| 嘉鱼县| 淮阳县| 原平市| 新乡县| 保亭| 司法| 肃宁县| 海阳市| 含山县| 扬州市| 通道| 鄱阳县| 富锦市| 五华县| 陆川县| 芷江|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