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女童慘遭殺害事件 媒體別成病態(tài)幫兇

2016年03月30日 10:1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網絡傳播的當下,臺灣內湖4歲女童慘遭殺害的消息,在主流媒體與社群媒介中出現(xiàn)大量快速信息的轉載。血淋淋的畫面,加上各新聞平臺播放,悲傷、流淚、憤怒,輔以新聞完整的追蹤報導,恐怖的視覺震撼,因為畫面、內容、分享,而加速我們感官激動,悲傷與失神。

  臺灣《中國時報》3月30日發(fā)表開南大學信息傳播學系助理教授趙哲圣的評論文章說,殺人視覺的沖擊太大,網友在臉書中彷徨洗版發(fā)言,網絡與媒體調查日漸詳細;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每次這類脫序反社會的異常分子,是不是因為透過新聞流通而復制與合理化行為?而我們又該怎樣篩選與控制信息?

  首先,這類重大社會新聞,產生“復制同構型模式”,當信息量產生囤積與重復,有些人反感,反黑暗暴力的民粹舉動想以暴力還向暴力,也有人麻痹無感。但一些不知如何控制信息流量的使用人,若仿效模仿,將制造下一次隱性炸彈與負面沖擊。

  其次,對于大多數(shù)需要溫暖與關愛的人們,在大量分享信息擴散中,強迫去見證不曾目睹的事件,當分享的災難恐怖畫面持續(xù)增加,最后讓我們失神,雖然感官保持警醒,外在感受卻封閉,容易掉入負面困窘與焦躁,成為無法預期的焦躁。

  當被殺女童母親哭訴“社會病了”的當下,此時的大眾媒體除了忠于報導事件真相外,更需要輔以多層面分析,增加教育與反思的報導,減少血腥畫面的沖擊,別成為病態(tài)幫兇。

  而社群接受者應控制選擇信息來源與數(shù)量,以免信息超載。多與真實親人朋友對話,分享想法,才能維系情感的支撐,冷靜控制這類信息流量,適可而止的接觸,短暫失神后,從生活中重新黏合溫暖感受。

[責任編輯:李杰]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马公市| 旬阳县| 易门县| 焦作市| 黄石市| 东台市| 自贡市| 天祝| 盐池县| 茶陵县| 朝阳区| 上栗县| 普定县| 麟游县| 卢氏县| 宁远县| 修武县| 宜都市| 牙克石市| 抚松县| 林州市| 大连市| 宜阳县| 堆龙德庆县| 肃北| 电白县| 南充市| 壤塘县| 芜湖市| 红桥区| 剑河县| 龙泉市| 蒲城县| 高尔夫| 自治县| 上虞市| 绥棱县| 曲阳县| 安岳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