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網(wǎng)友快言

論中國教育,父母該不該“出手”

2017年01月19日 17:12:33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而身為禮儀之邦那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可謂之不深。而且就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而言,競爭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這么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

  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不打怎么教育的出人才。從幼兒園就開始競爭,小學初中高中高考,一步一步是人生的路。每個中國人都要走過的路。其中的苦很多人都知道,畢竟都是過來人了。但是在小學階段,孩子最天真爛漫的階段,卻要面臨著期末考試。回家什么心情全靠一張試卷。拿了第一名;氐郊沂侵袣庖沧懔恕?跉庖泊罅。拿了倒數(shù)回到家真是免不了棍棒之苦。

  都知道父母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但是結果總是事與愿違。打過之后孩子真的會聽你的嗎?會聽才怪。當一個小孩即將面臨爸爸的庝揍的時候,他腦子想的不是我為什么會挨打。人的本能反應是要將眼前即將面對的危害降到最低的,這是人類幾百萬年能活下來的本能反應。這也不怪孩子,這是孩子的本能反應。孩子為了自我保護。他總是會說你想要得到的答案。比如你問他:下次還敢不敢不寫作業(yè)。那他必然會告訴你“不會了”這是你最想聽到的答案。但這只是一種托詞罷了。家長這個時候是個失敗者。他們并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恰恰相反。這給了孩子一個全新的暗示。只要我這么說,我就沒事,我就不用挨打。就這樣簡單。他不會考慮為什么爸爸會打我。

  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正式從孩子的內(nèi)心出發(fā)。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那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如今最讓家長們頭疼的就是孩子們的學習,為了孩子操碎的心。甚者不惜棍棒相加。

  其實要是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從軟環(huán)境出發(fā)。要知道軟環(huán)境比硬環(huán)境更具有殺傷力。我們不止一次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自我期待是源自于家庭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必須通過父母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重復地向孩子宣揚智慧會帶來成功,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這樣認為。

  把懲罰的目的告訴孩子,懲罰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和舉止,如果這種不良行為和舉止不改變,那么這種懲罰就沒有發(fā)揮作用。每個孩子都有蠻橫任性,不講理,打架罵人,對長輩無禮,破壞公物的時候。這是因為孩子的感情很脆弱,容易被激怒,內(nèi)心有種無法制止的沖動。內(nèi)心被人性所控制。這時嚴格的教育是應該的。不過,父母盡量不要打罵,恐嚇和體罰孩子。即使需要懲罰孩子時也要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通過態(tài)度改變語言暗示。當孩子犯了錯。他可以從父母的神態(tài),口氣,語言,覺察到父母的傷心,失望。進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剝奪孩子自由游戲的機會。游戲?qū)τ诤⒆觼碚f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此作為懲罰是個事半功倍的手段。

  不過,打罵孩子很難使責罰真正奏效。責罰時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光聽孩子口頭認錯,而是要他用行動證明。

  不要很快就饒恕孩子。

  其實任何一種使用的頻繁的懲罰都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孩子的不良行為,舉止不會得到改善。孩子們對父母的吼叫充耳不聞,他們對打屁股也是習以為常,父母還有什么辦法呢。

  要知道,真正可以達到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舉止的目的的只有孩子自己。只有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成長。(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楊凱鑫)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舞钢市| 孟村| 武义县| 普宁市| 鹤庆县| 哈巴河县| 吴堡县| 上思县| 大荔县| 无锡市| 建始县| 华坪县| 呼图壁县| 泽普县| 丰顺县| 平舆县| 眉山市| 永济市| 定结县| 环江| 奇台县| 中牟县| 色达县| 剑川县| 商城县| 洞头县| 密云县| 内江市| 兴城市| 桐柏县| 栾城县| 枝江市| 屯昌县| 个旧市| 福贡县| 塘沽区| 措勤县| 灵璧县| 环江|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