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年輕人不愿事農耕 農民平均年齡達61歲

2016年03月11日 13:15:15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84歲的賴清標務農一輩子,曾經(jīng)多次當選臺灣“全臺十大杰出農家”、“育種能手”等。但是,如今他一家4代近20口人沒有一個是農民,即使有一半的孩子們仍住在鎮(zhèn)上。

  像賴清標家里的晚輩一樣,臺灣年輕人不愿意做農民的很多。臺灣農村人口340萬,占總人口的15.1%。干農活的人從1999年的77.6萬減少到2008年的53.5萬,在總就業(yè)人口中不足一成。

  賴清標的家在臺北縣大甲鎮(zhèn)鄉(xiāng)下,門前一大片水田栽種著當?shù)氐奶禺a芋頭。三層樓的房子只住著他和一個孫子。

  大甲鎮(zhèn)以鎮(zhèn)瀾宮出名。鎮(zhèn)瀾宮建成于清代雍正年間,這一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內供奉著媽祖佛像,是當?shù)厝诵叛龅氖刈o神。

  大甲鎮(zhèn)另外一個有名氣的是“好米”。臺灣多次評選的“臺灣好米”中,大甲屢屢占據(jù)“十優(yōu)”中的一席。這里是臺灣良質米的主要生產區(qū),也是“臺中秈稻10號”的發(fā)源地,大甲鎮(zhèn)農會碾米廠更是“臺灣好米”的主要供應廠。

  300多年前,大甲就有農耕開發(fā)的記錄。1669年,鄭成功部將劉國軒派遣副將駐守大甲鐵砧山實施屯墾,今天大甲鎮(zhèn)上的“營盤口”及鐵砧山的“劍井”,即為當時屯墾留下來的遺跡。如今大甲鎮(zhèn)專門設立“稻米產業(yè)文化館”,保留當?shù)氐据奈幕驹础?/P>

  記者希望走訪地道農家,當?shù)剞r會便把記者帶到賴清標家。談起當年的農活兒,賴清標興致勃勃。從人工插秧,到機器耕作,再到當年學習育種并獲得表彰,他記憶猶新。他承認今天的農活兒與當年完全不一樣。由于土地少,效益有限,4個孩子都不愿意種地,他家的地多年前就租出去了。他的手藝,也只好傳給妻子的表兄弟。坐在他身旁的表兄弟今年也74歲了。他說,已經(jīng)將農活兒交給其中一個兒子去做,土地不多,只需要農忙的時候干干,其他時間在汽車廠干活。至于種稻還是種其他作物,表兄弟說,就看市場了。不過,種稻谷有政府部門“平準基金”保障銷售,不用擔心價高價賤。

  陪同采訪的臺北縣參議陳先生介紹說,現(xiàn)在臺灣有種趨勢:農民不種地,種地的不是“純農民”(公司)。農民下一代大多不想再從事農耕。包括他這個有土地的農民,家里下一代沒有一個務農。年輕人都進了城,現(xiàn)在農民的平均年齡高達61歲。

  為了鼓勵有文化的年輕人回到土地上,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臺灣正在探索一種“大佃農,小地主”的模式。臺灣農民戶均土地僅1公頃,通過把一家一戶的小土地租給大佃農,希望達到兩個目標,第一是解決農民年齡結構老化的問題,第二是提高效率,讓青年農民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提高農業(yè)的經(jīng)營效率。同時當局輔導精致農業(yè)、休閑農業(yè),提高農業(yè)的附加值!爸挥羞@樣,才能夠把年輕人吸引到土地上來”。

  據(jù)說上述策略有一定效果,有志者看到農業(yè)的前景。大甲鎮(zhèn)農會總干事劉先生就是去年從城里公務部門回到養(yǎng)育他的大甲鎮(zhèn)。不到40歲的他雖然不從事直接的農耕,但他表示:“民以食為天,農業(yè)是根本,回來為農業(yè)服務,是我的意愿。”(向建國 施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陳佳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
集安市| 大方县| 陆河县| 三江| 江油市| 五家渠市| 金堂县| 芜湖县| 兖州市| 绥宁县| 丹江口市| 莱阳市| 玉门市| 措勤县| 册亨县| 建阳市| 蒙自县| 金沙县| 永宁县| 故城县| 合作市| 房山区| 庆城县| 罗源县| 洛浦县| 兖州市| 长春市| 宁远县| 克拉玛依市| 张家口市| 马山县| 大城县| 防城港市| 福贡县| 油尖旺区| 临沧市| 虎林市| 沅江市| 湖南省|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