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文明之光照亮復興之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2019-06-09 17:0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題:文明之光照亮復興之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吳晶、胡浩

  歷史長河奔流不止,燦爛的中華文明獨樹一幟;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

  從文化遺產的傳承,到自然遺產的保護;從加強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到激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新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zhàn)略高度關心和推動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

  跨越時空,璀璨的文明之光點燃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民族的復興之路。

  高瞻遠矚,謀篇布局——本著對國家、民族、子孫后代負責的態(tài)度,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指明方向

  端午小長假,山東棗莊臺兒莊游人如織,徜徉在大運河畔。

  清晨,滿河朝霞,舟楫如織;入夜,槳聲燈影,枕河而居……沉浸在美妙風光的人們很難想象,這條貫穿南北5大水系、流經8個省市的人工河道,一度面臨擠埋填占、生態(tài)污染等諸多困擾。

  滋養(yǎng)廣袤大地、哺育億萬民眾,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大運河如何更有尊嚴、更加光彩地“活”下去?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tǒng)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建立遺產檔案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出臺一系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地方性法規(guī),完成大運河文化帶文物保護利用專題研究報告,印發(f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guī)劃綱要》……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中央和地方整體規(guī)劃、有序推進,一條“文化玉帶”串聯(lián)起沿岸無數(shù)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新能量。

  思想高屋建瓴,情懷深厚綿長。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作序時指出:“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不忘本來,方能開辟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城鎮(zhèn)化加速的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

  初夏時節(jié),河北雄安新區(qū)容城縣晾馬臺鄉(xiāng)南陽村的南陽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一派繁忙景象。這座遺址,是雄安新區(qū)內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遺址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歷史文脈”的要求,河北雄安新區(qū)聯(lián)合考古隊已完成了雄安新區(qū)全域范圍內的文物調查和起步區(qū)約100平方公里內50處古遺址古墓葬的考古勘察試掘。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秉持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強化“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tǒng)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fā)展。

  對河北正定古城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秉持正確的古城保護理念,即切實保護好其歷史文化價值”。

  對籌建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修舊如舊,保留原貌,防止建設性破壞”。

  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遭破壞、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燭臺被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段重要指示批示……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寶貴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重若千鈞。

  在北京市考察,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來到西安博物院,總書記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小雁塔的保護,專門叮囑古建保護要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

  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zhèn)古生村,總書記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注意鄉(xiāng)土味道,保留鄉(xiāng)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置身廣州市荔灣區(qū)西關歷史文化街區(qū)永慶坊,總書記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勉勵票友把粵劇傳承好發(fā)揚好。

  ……

  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留痕,留住文化根脈。

  習近平總書記堅信:“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他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

  他踏遍西柏坡、延安、井岡山等革命圣地,留下不忘初心的紅色足跡。

  透過歷史,可以觸摸信仰、激揚心靈。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參天大樹生發(fā)新枝,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綻放芬芳。

  江蘇徐州,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年逾八旬的王秀英坐在香包工作室里忙碌地穿針引線。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潘安湖街道馬莊村,走進村里的香包制作室。拿起王秀英制作的中藥香包,總書記自己花錢買下一個,笑著說“我也要捧捧場”。

  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長遠謀劃,更是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現(xiàn)在,馬莊村的香包“火”遍大江南北,成為村里的致富“法寶”。王秀英說:“雖然我年歲大了,還要把傳統(tǒng)文化好好傳承下去,為社會作點兒貢獻。”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新時代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更加貼近人民的時代需求,不斷釋放蘊含的巨大能量。

  多措并舉,活力迸發(fā)——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不竭動力

  “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要總結成功經驗,借鑒國際理念,健全長效機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2017年7月,鼓浪嶼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

  這座東南沿海的彈丸小島,珍藏著一段難忘的情誼。

  如今被視為鼓浪嶼“地標”建筑的八卦樓,曾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得知修繕工作經費困難,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立即指示有關部門撥出30萬元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伴著徐徐吹來的清新海風,漫步于島上,風情各異的歷史建筑令游客如入畫卷。

  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鼓浪嶼的變遷,正是新時代遺產保護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的生動寫照。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會議指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對于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和利用,一直是文物工作不可偏廢的兩面。這份文件的出臺,對文物工作的改革創(chuàng)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眹椅奈锞志珠L劉玉珠說。

  可可西里所在的三江源,擁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被形象地譽為“中華水塔”。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通過視頻連線,詳細詢問三江源的生態(tài)資源管護工作。

  兩年后,一支由40位牧民生態(tài)管護員組成的藏羚羊遷徙護航隊,接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授予的旗幟。可可西里的珍貴生靈,從此有了更加安全的家園。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tài)公益崗位“一戶一崗”模式逐步推開,當?shù)?.7萬牧民加入生態(tài)管護隊伍,自然遺產地的人們從此端上了“生態(tài)碗”,吃上了“綠色飯”。

  黨的十八大以來,架構更加清晰、責任更加明確的制度建設,正在為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保駕護航。

  ——這是對豐厚“家底”的全面摸排。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順利完成,10815萬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的“家底”得以摸清,有效提升全國文物基礎數(shù)據(jù)的全面性、準確性。

  ——這是對文物犯罪的雷霆亮劍。2017年以來,公安部、國家文物局持續(xù)聯(lián)合部署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取得重要戰(zhàn)果。破獲文物犯罪案件157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590名,追繳文物逾萬件。

  ——這是對文明根脈的孜孜探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多年文明,以及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征。悠久的文明傳承,自此不再僅僅是史書中泛黃的記憶。

  ——這是迎文物“回家”的動人故事。通過執(zhí)法合作、外交斡旋、司法訴訟、談判協(xié)商等多種方式,中國成功從英國、美國、法國、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追回5000余件流失文物,并對歷史上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這個世界難題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求解。

  ——這是對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振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聯(lián)合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截至2018年底,參與院校達118所,培訓學員2.7萬人次,全國參與人群達9.5萬人次。

  從保護一棟樓到珍視一個島,從建設一座城市到引領一個國家,從傳承一項技藝到普及一種素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文脈的守護初心不渝,對寶貴遺產的重視一如既往。

  從大運河到鼓浪嶼,從可可西里到梵凈山……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瑰寶,愈發(fā)光彩奪目。迄今,中國已擁有53項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二;40個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榜首。

  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海。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四梁八柱不斷完善——

  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作;《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要求充分發(fā)揮革命文物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重要作用;《長城保護總體規(guī)劃》明確長城保護維修應堅持原狀保護……

  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內涵日漸豐富,活力不斷迸發(fā),進入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

  金色名片,熠熠生輝——面向世界、著眼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yè)前景廣闊,文化自信在億萬中華兒女心中不斷升騰

  孟夏時節(jié),萬物并秀。中國北京迎來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各方賓朋。

  “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來非常少,這件藏品可以說是陶瓷中的熊貓!泵鎸碜浴按竺纴喖殎啞獊喼尬拿髡埂钡木牢奈铮暯街飨攀帜閬淼挠哪钣,給遠道而來的外國領導人留下深刻印象。

  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金色名片。

  不論是元首會晤,還是出訪外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各種場合生動講述文化瑰寶背后的中國故事。

  他選擇在近600年歲月滄桑的紫禁城里接待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古城西安和印度總理莫迪追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

  他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以千年“鎏金銅蠶”為佐證,講述祖先2000多年前開辟古絲綢之路,打開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壯舉;

  ……

  如數(shù)家珍,用心良苦。金色名片,閃耀世界。

  2018年末,柬埔寨暹粒。3位中國文物保護專家從柬埔寨文化與藝術大臣彭薩格娜手中,接過柬埔寨王國騎士勛章。

  從周薩神廟到茶膠寺,再到吳哥古跡中最核心的王宮遺址,中國專家的專業(yè)與敬業(yè)折服世人。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紅海之濱,中國和沙特考古人員共同努力,逐漸揭開了塞林港的歷史面紗,喚醒了一段湮沒的絲路記憶。

  美國紐約,“秦漢文明”大型展覽掀起熱潮,全球藝術愛好者共享一場中國古代文明的視覺盛宴。

  今日之中國,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物保護機構在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6個國家開展11項歷史古跡保護修復合作;近30家中國考古專業(yè)機構赴沙特等22個國家實施32項聯(lián)合考古工作;中國與美國等22個國家簽署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政府間協(xié)議,與法國等20余國文化遺產主管部門簽署近30項合作文件;全國博物館舉辦出入境展覽近500個,不少出境展覽引起熱烈反響……

  當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旖旎風光令人流連忘返,當巧奪天工的珍貴文物讓金發(fā)碧眼的觀眾連連驚嘆,當世代傳承的古老技藝征服更為廣闊的全球市場,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認同、自信與驕傲,正化為對國家更深沉的熱愛,對實現(xiàn)民族復興更持久的力量。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

  2018年新年伊始,一檔名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紀錄片在朋友圈刷屏。伴著“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的開場白,“高冷”的文物在普通人眼中變得可親可愛。

  當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遺產保護事業(yè)正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煥發(fā)新的生機活力。

  觀眾數(shù)量“井噴式”增長,博物館“打卡”日益成為公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

  故宮的朝珠耳機、國家博物館的棒棒糖禮盒、國家圖書館的《永樂大典》信箋……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開發(fā)漸入佳境。

  非遺活動進校園、非遺知識進教材、非遺傳承人上講臺,人人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

  ……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承載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0年的發(fā)展史,傳承不絕的寶貴遺產喚起中華民族的壯志豪情,在邁向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凝心聚力、昂首闊步!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嵊泗县| 孟州市| 法库县| 谢通门县| 仁寿县| 东源县| 长葛市| 繁昌县| 芮城县| 息烽县| 辽阳市| 靖西县| 宣威市| 志丹县| 花莲县| 渭源县| 祁阳县| 抚远县| 屯昌县| 汉沽区| 班玛县| 乌兰浩特市| 家居| 渭南市| 柏乡县| 南江县| 万载县| 晋江市| 黑水县| 东乡| 胶州市| 孝义市| 堆龙德庆县| 磴口县| 佛教| 商都县| 景泰县| 罗源县| 常州市|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