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張志軍15個月臺灣情緣:積極務實 親和力獲贊

2014年06月25日 08: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張志軍15個月臺灣情緣:積極務實 親和力獲贊

  張志軍(資料圖) 中新社發(fā) 湯彥俊 攝

  同乘一條船共渡一片海、兄弟齊心和衷共濟。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最近以此形容心中的兩岸同胞情。

  2013年3月17日,時年60歲的張志軍從外交部調任國臺辦,成為該機構的新掌門人。履新當天,他即于國臺辦網站刊發(fā)簡短文章,表示努力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各項基礎之愿,希望各界對臺辦工作多提意見建議。

  15個月來,張志軍積極與臺灣各界互動,務實推進兩岸關系發(fā)展,傾聽海峽對岸心聲。時至今日,張志軍成為第一位赴臺訪問的在任國臺辦主任。

  廣泛接觸臺灣人士

  期待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讓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這是張志軍對臺工作理念之一。臺媒留意到,張志軍作風平實低調,堅持“有調查,才有發(fā)言權”。

  張志軍上任以來,國臺辦領導講話專欄發(fā)布了數十條其活動及講話稿,折射他接觸臺灣各界人士。

  馬年新春賀詞里,張志軍說,自己結識了很多朋友,聆聽到各方建言。對自己來說,“兩岸一家親”的感覺格外親切美好。

  張志軍關心在大陸經商和生活的臺商、臺胞,實地走訪,切身交流,而更重交心。他關注在大陸的臺生、臺胞及其子女。他前往大學與當地臺生交流,與臺生一起排隊打飯、聊天餐敘。

  今年初,國臺辦網站改版上線,推出政策園地辦事指南和各地服務臺胞舉措等新欄目,“一站式”滿足臺胞在大陸各種信息需求。張志軍勉勵網站能更及時回應臺胞訴求。

  在臺灣媒體眼中,張志軍“面帶微笑,黑白相間頭發(fā)與銀絲框眼鏡……”,在公眾場合給人嚴謹、一絲不茍形象;但臺商及熟識者看來,張志軍相當親和,為人樸實誠懇,性格實在,且總能推心置腹。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wèi)東接受中新網訪問表示,張志軍是溫文爾雅的學者型領導,最大特色是非常重視調研工作,對臺灣情況相當熟悉,也非常有感情,同時對中央對臺政策有更深入的把握,可以說知己知彼。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認為,張志軍非常務實,面對兩岸關系中的一些問題,表現得很有信心、毅力,要面對它、解決它、突破它,這體現了他的意志力、信心、定力非常強。

  深諳對臺之道

  談及到臺辦工作,張志軍自言既感無上光榮,又覺擔子很重。他常用自信表達對兩岸關系未來的憧憬。他曾坦誠,自己以原海協會長汪道涵為榜樣,不畏艱難、不辱使命,勇于擔當、勇于開拓。

  張志軍能在每一個不同的場合熟悉地向不同的臺灣人士介紹政策,向外界清晰傳達大陸對臺方針思路。在臺媒總結看來,張志軍深諳對臺之道。

  上任5天后,張志軍首次以新身份亮相時,發(fā)表講話表示“正確的方針政策沒有理由不堅持,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僅不會改變,而且還會做得更好”。一席講話,明確闡述了“穩(wěn)步推進,全面發(fā)展”的對臺工作基調,就外界當時關注的大陸新領導層對臺政策會不會變的疑慮給予回應。

  尤其是張志軍表明“正如鄧小平先生當年所強調的,路子走對了,政策不會變。要變,也只會變得更好!苯o關心臺灣事務及兩岸關系的人士吃了一顆定心丸。與會人士予以肯定。

  張志軍也會在適當時機和場合主動對海峽對岸釋疑,化解臺灣島內疑慮。比如,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臺灣傳出擔憂和質疑時,他主動闡釋協議對臺灣的作用,表示對臺灣島內一些擔憂的理解。

  談到政治,張志軍也總是理中帶情。而在談及有關“臺獨”分裂勢力對兩岸關系的負面影響時,張志軍則毫不含糊,堅定闡明反“獨”立場。

  善于與臺胞拉近距離

  張志軍的講話,“感情”、“親情”、“和”、“合”、“一家親”是常掛在嘴邊的關鍵詞。在他看來,這個“紐帶”能夠超越兩岸之間的分歧,消除隔閡。

  在兩岸中山論壇上,他用臺胞熟悉的孫中山言語及事跡,與現場來賓縮短距離;在媽祖文化活動周上,他講述兩岸民間信仰同根同源,闡述兩岸媽祖文化,與參與活動的臺胞產生共鳴。

  張志軍喜歡用形象的比方妙喻兩岸關系。他用“樹無根不活,人無根不立”形容兩岸中華民族同胞擁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根;談及促進兩岸關系,他以“久旱之地”、“開渠引水”、“松土施肥”能讓禾苗茁壯成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容兩岸政治對話協商;他更是用“同乘一條船、共渡一片海的一家人”形容兩岸兄弟心。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所執(zhí)行所長嚴安林對中新網記者說,張志軍能夠傾聽,包括傾聽臺灣各界聲音,傾聽臺灣民意,這方面是在以前基礎上往前推進了一步。(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房山区| 盘山县| 泾川县| 武定县| 平安县| 弥渡县| 新绛县| 武安市| 平乐县| 三原县| 朝阳市| 岳西县| 宁明县| 仪陇县| 和平县| 成武县| 晋江市| 大冶市| 顺义区| 淮北市| 老河口市| 永靖县| 太谷县| 交口县| 宣城市| 隆尧县| 前郭尔| 名山县| 茶陵县| 新宾| 南阳市| 囊谦县| 通化市| 宜章县| 乐山市| 桂平市| 余江县| 榕江县| 桂平市|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