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重慶江津四面山灰千巖壁畫 年代久遠或可追溯到漢唐以前

2016年09月07日 17:41:05  來源:華龍網
字號:    

  江津四面山景區(qū)灰千巖崖壁上的動物圖案 四面山景區(qū)供圖

  薄霧漸漸散去,崖壁上的樹林顯得愈發(fā)青翠,一彎流水從崖壁邊潺潺流過,一靜一動,遙相呼應。遠看,丹霞峭壁恰似一塊赤色石牌,嵌印在翠林碧水中。崖壁上,一塊刻制了牛、羊等十余種動物圖像的摩崖壁畫因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引人注目。據了解,這塊位于重慶市江津四面山的灰千巖摩崖壁畫的歷史,因為年代久遠成謎,當地文管所專家考證其歷史或可追溯到漢唐以前。(首席記者 雷其霖 實習生 陳靜文)

  江津四面山景區(qū)灰千巖崖壁上的動物圖案 四面山景區(qū)供圖

  江津四面山景區(qū)灰千巖崖壁上的動物圖案 四面山景區(qū)供圖

  1992年納入重慶文物保護 改寫南方無刻制巖畫歷史

  位于四面山深處的灰千巖摩崖壁畫長102米、高30米。目前,在巖畫上清晰可辨的有牛、熊、魚、山羊等動物圖像十余種,可辨認的動物形象約有40余個。摩崖壁畫中,既有動物全身的造像,也有局部的勾畫。壁畫圖像有時大小相疊,也有獨自成形。

  縱觀整幅壁畫,畫面上表現得最多、最明顯的是群牛形象。最大的一頭牛長3米,高2米,造型獨特、氣勢雄壯,渾身充滿了剛勁的力量。

  江津四面山景區(qū)灰千巖崖壁上的動物圖案 四面山景區(qū)供圖

  整塊巖畫以點成線的方式鑿刻,簡約的線條中透露出一種生命力和表現力。

  灰千巖摩崖壁畫是原始巴人勞動、生活和文化的結晶,不但填補了巴渝地區(qū)摩巖壁畫的空白,還把重慶原始巴人的歷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一千多年,是南方罕見的具有北方草原體系的刻制巖畫,改寫了過去南方無刻制巖畫的歷史。

  因其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價值,灰千巖摩崖石刻于1992年被重慶市政府列為重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津四面山景區(qū)灰千巖崖壁上刻畫的動物圖案 四面山景區(qū)供圖

  崖壁歷史暫定不晚于漢唐 待解謎團多

  依據地質考古,專家推斷遠古時代的四面山是一片汪洋,地殼運動后出現陸地,一個先巴部落在這里逐漸壯大。這個族群根據生活中接觸到的海洋生物和狩獵到的動物,創(chuàng)作出摩崖壁畫。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該部落決定穿過大窩鋪原始森林,尋找新的居住環(huán)境。但是由于生產力落后,自然環(huán)境惡劣,部落在原始森林中消亡了。多年后,有專家在原始森林中發(fā)現了相同時期的人類骸骨,也證實這一說法。

  江津四面山景區(qū)灰千巖崖畫 四面山景區(qū)供圖

  新石器時代,先巴人憑借簡單的石器、骨器,在如此陡峭的崖壁上刻出巨型圖畫,實在讓人嘆為觀止。這群先巴人究竟如何運用簡陋的工具在陡峭的崖壁上作畫?為何作畫?崖畫中的神秘符號是何含義?對于灰千巖摩崖壁畫,依然存在很多未解的謎團。

  重慶市江津區(qū)文管所多次組織專家對灰千巖崖畫進行論證考察,專家們認為灰千巖巖畫是當時津南地區(qū)民族生活的寶貴實物遺存,對當時重慶南部山區(qū)土著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過程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實物資料,對于添補重慶早期文化空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該巖畫在技法上,可推斷其工具為較先進的金屬工具,且形式上在西南地區(qū)獨此一家,沒有可佐證的實例,因此在斷代上專家暫定為不晚于漢唐。

  目前,江津區(qū)文管所準備將灰千巖崖畫部分按比例復制,將復制的灰千巖崖畫和其拓片放入江津區(qū)博物館中展出,供游客觀賞學習。

[責任編輯:李寧]

乌苏市| 唐海县| 青神县| 淅川县| 濮阳市| 宁武县| 巴彦淖尔市| 海晏县| 缙云县| 莆田市| 望江县| 集贤县| 大化| 凤冈县| 洛川县| 监利县| 库伦旗| 上高县| 广宗县| 华蓥市| 米脂县| 宜川县| 河间市| 鹤岗市| 互助| 英德市| 平和县| 镇雄县| 灌云县| 聊城市| 保康县| 蓝山县| 沙雅县| 伊吾县| 康定县| 凌云县| 武陟县| 平武县| 盐池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