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河的概況

時間:2009-06-18 16:34   來源:山東黃河河務局

  黃河從山東省東明縣入境,呈北偏東流向,經(jīng)9市25個縣(市、區(qū)),在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628公里。河道特點是上寬下窄,比降上陡下緩,排洪能力上大下小。自東明上界到高村長56公里,屬游蕩型河段,兩岸堤距5-20公里,排洪能力20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約為1/6000;高村至陶城鋪長164公里,屬過渡型河段,堤距2-8公里,排洪能力20000-11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約為1/8000;陶城鋪至利津長298公里,屬彎曲型窄河段,堤距0.5-4公里(其中艾山卡口寬275m),排洪能力11000立方米每秒,比降約為1/10000;利津以下為擺動頻繁的尾閭段,泥沙不斷堆積,平均年造陸面積為25-30平方公里。

  1951年至2000年,進入山東黃河(高村水文站)年均水量為379億立方米,年均來沙量9.38億噸左右。1986年以來,年來水量明顯減少,平均每年僅234.82億立方米。由于水少沙多,徑流年內(nèi)多集中于汛期,泥沙大量淤積,河道年均升高10厘米左右,河床高于背河地面3-5米,設計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米,是典型的“地上懸河”,防洪形勢十分嚴峻。山東黃河的始末兩端緯度相差3度多,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易形成凌汛,對堤防構(gòu)成嚴重威脅。

  人民治黃以來,經(jīng)過山東人民和治黃職工的艱苦努力,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滯洪區(qū)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為戰(zhàn)勝洪水凌汛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每年汛期,沿黃各地組建140多萬人的群眾防汛隊伍常備不懈待命抗洪搶險。憑借防洪工程和“人防大軍”,保證了54年伏秋大汛安瀾,改變了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險惡局面。

  山東黃河防洪工程主要有堤防、險工、控導和蓄滯洪工程,F(xiàn)有各種堤防1471.65公里(包括東平湖圍堤113.1公里、北金堤83.4公里、南北展寬堤76.4公里等),其中臨黃堤803.77公里;險工122處3549段壩岸,長295.13公里;控導工程121處1899段壩垛,長181.83公里。有4處蓄滯洪工程,其中:東平湖水庫,面積627平方公里(老湖區(qū)209平方公里、新湖區(qū)418平方公里),近期運用保證水位44.0米、爭取44.5米(相應庫容為27.3億立方米和30.42億立方米),設計分洪能力8500立方米每秒、泄洪能力3500立方米每秒;北金堤滯洪區(qū)跨豫、魯兩省,總面積2316平方公里(其中山東省93平方公里),設計有效庫容27億立方米;齊河北展寬區(qū)面積106平方公里,最大庫容4.7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9億立方米,設計分洪能力2000立方米每秒;墾利南展寬區(qū)面積123.3平方公里,近期滯洪庫容3.27億立方米,設計分洪能力2350立方米每秒。

  根據(jù)“除害興利”的方針,積極開發(fā)利用黃河水資源,為沿黃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服務。目前,山東黃河已有引黃閘63座,設計引水流量2423.3立方米每秒,共開辟引黃灌區(qū)73處,其中30萬畝以上的大型灌區(qū)19處,全省已有11個市地68個縣(市、區(qū))使用黃河水。近十年來(1991—2000年),全省年均引水量71.62億立方米(最多的1989年引水量123億立方米),年均灌溉面積3000萬畝,農(nóng)業(yè)灌溉年效益達30多億元。此外,為沿黃城鎮(zhèn)、勝利油田工業(yè)和生活用水及濱海地區(qū)人畜吃水提供了寶貴水源,并把黃河水送到了河北、青島等地區(qū)。黃河水已成為山東省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正在為富民興魯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

河源市| 金寨县| 浦江县| 乌海市| 彝良县| 寿阳县| 阳谷县| 双江| 霸州市| 龙游县| 南开区| 军事| 普陀区| 金平| 旬邑县| 沧州市| 镇远县| 瓦房店市| 宜丰县| 祥云县| 章丘市| 澳门| 鄂托克旗| 瓮安县| 开远市| 乃东县| 奈曼旗| 澄城县| 孝义市| 开封县| 石城县| 浦城县| 阿图什市| 金秀| 九台市| 绥中县| 四会市| 玉环县| 芦溪县| 安福县|